2011年4月22日 星期五

20110109 教會的由來

壹、教會的誕生
    教會團體是耶穌建立的。究竟耶穌怎樣建立這個團體的?但在二千年前的初期教會,究竟以甚麼為基礎而成立的?
甲、耶穌和十二使徒時期
福音記載,耶穌到處傳教時,吸引了許多人跟著他,但他最後選了十二人和他一起生活,隨他東奔西跑,居無定所、食無定時的為人服務。這十二人組成的團體,便是今日我們教會的根源。
    他們的相聚,不是為了組成一個甜蜜的團體,而是一個向全以色列宣講基督復活的團體。在這個團體中,他們彼此支持、鼓勵,一同負起宣講福音的任務。看來,宣揚福音這使命便是這教會團體的根源了。換言之,這是個因使命而組成的團體。
乙、初代教會
初期教會是指耶穌升天後,門徒聚在一起所組成的團體。巴多羅買在敘利亞和羅馬一帶傳教,最後在羅馬殉道。保羅將福音帶到歐洲,消除猶太人和外邦人間的隔閡。在羅馬殉道。約翰和多馬則深入亞洲西部地區。雅各則在耶路撒冷為歸化猶太人服務,拓展領域。
貳、教會的發展
甲、團體的核心與信仰經驗
教會在歷史中的福音行動,總離不開耶穌基督。這團體的核心是耶穌基督,是基督吸引著追隨他的人。
乙、門徒的信仰經驗
門徒是和耶穌直接交往的人。他們對主的信賴是來自個人的直接經驗,不過這經驗是在耶穌復活後才被喚醒的。由於這份愛的經驗催迫著每個人,致使他們起來大膽向人傳講基督的福音。他們向人表達的是,他們自己信仰生活中所碰見的基督,是活生生的事實,是親歷的經驗。
    丙、初代信徒的信仰經驗
    聖靈降臨後,許多人歸主。這些信徒是在一個團體氣氛下,在祈禱、讀經中;在生活分享,互助支持中感受到基督的愛和表現,跟著被這愛所催迫,要起來向人宣講、介紹自己所經驗到的基督。這就是基督徒使命感發生的原因。
參、教會的成熟
甲、國教時期
    基督教授逼迫時期 →
信徒的屠殺(尼祿大屠殺)
        信仰堅信者(殉道者游斯丁、俄利根、特土良、革利免)
        初期的崇拜(新約的教導、新約的出現)
    國教時期 → 羅馬君士坦丁的信主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大公會議與聖經確定→
教會分裂:
(西)羅馬公教
(東)希臘正教
→涅斯多流放逐非洲→印度→敦煌→中國(景教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一體三位 → 三位一體(迦帕多加三教父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苦修主義與修道院(希波的奧古斯丁)
    教皇的出現 → 權力在皇帝之上 → 十字軍東征
    宗教迫害 → 異端裁判所 → (改革先鋒:胡司、威克里夫、俄坎的威廉)
乙、改革時期
    改革的種子:德國威丁堡大學聖經教授:馬丁路德(反對贖罪卷的九十五條論點)
    改革者:馬丁路德、莫蘭頓、慈運理、加爾文、本仁‧約翰
    天主教改革運動 → 方濟會、道明會、耶穌會
聖經的出現 →
丙、近代時期
    復興運動 → 愛德華茲、懷特菲爾德、約翰衛斯理、
福音運動 → 司布真、募迪、馬禮遜
靈恩運動的出現:
一、阿蘇薩街312號的循道禮拜堂:黑人傳道者西默(唱靈歌、說預言,又在聚會中突然倒在地上-----靈恩式聚會,被聖靈充滿)
       二、五旬節運動:以琳四方福音會、英國及愛爾蘭神召會(以說方言、靈洗和神醫為主導)
      三、葡萄園運動:基督徒葡萄園團契(權能醫治、權能佈道)
    小組模式(使徒模式)教會
丁、現代時期
    縱然教會的核心信仰是千古不變,以基督為中心。但我們所見到那二千年前的教會,和我們今天的就很不一樣,因為教會存在於受時空限制的人類社會中,隨著不同的社會需要,要作出合理的改變和適應,使得更有效地向更多的人傳基督的福音。
    從教會歷史中得知,在不同時空的社會中,面臨著不同的挑戰,從外表看來,教會是各個宗派的組織,但從信仰的角度來看教會的本質時,我們知道教會是以基督為首,在聖靈推動下,集合所有基督徒在一起的基督團體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